《中国卫生》年度“双十大”发榜 青海海南州兴海县藏医院院长周拉太获评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十大新举措包括,辽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黑龙江:肇源县下好县域医共体“一盘棋”;上海:数字化转型赋能“便捷就医服务”;江苏:多措并举提升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山东:威海市持续深化中医医院改革;广东:茂名市致力构建有序诊疗新格局;广西:恭城县打造县域卫生健康服务新体系;海南:5G智慧网络助推基层医疗卫生能力提升;甘肃:推动检查检验结果全省互认共享;新疆:“化整为零”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十大新闻人物为:河南省周口市委书记安伟,山西省晋城市委书记王震,福建省三明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张元明,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涂远超,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飞,贵州省遵义市卫生健康局党委书记、局长刘勇,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洪朝阳,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赵增仁,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隋晓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藏医院院长周拉太。
在中藏医药事业发展中践行热爱与担当——记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藏医院周拉太先进事迹
周拉太,男,藏族,1977年生,中共党员,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藏医院院长。长期扎根青海高原,致力于基层中藏医药事业发展,从懵懂学生到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他经历了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多个阶段,对中藏医药事业充满热爱与担当。
融入医改,构建民族医疗服务新体系
2008年,周拉太选聘为兴海县藏医院院长。从此,他把医院当家,全身心扑在弘扬发展中藏药事业上。在他的努力下,医院从建院之初的7间房艰辛地逐步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民族医院,现建有急诊、住院、药浴、制剂中心、治未病等大楼,建筑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
周拉太创造着兴海县藏医药事业的未来的同时,迎来一个新命题---组建医共体,一个更加广阔的医疗卫生空间展现在面前。
2019年11月,兴海县藏医院医疗共同体正式成立,县委县政府将兴海县四个藏族人口居多的乡镇卫生院划归医共体,县藏医院为医共体总院。周拉太抓住时代机遇,组建“兴海县藏医院医疗共同体领导小组”,总院院长为组长,副院长及4个乡镇卫生院院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医共体日常具体工作。
制定系列兴海县紧密型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方案,整合4所乡镇卫生院、32个村卫生室,构建了县、乡、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紧密型联动服务,业务协同齐步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
周拉太在医共体内实行“四统一”,即:财务统一管理、药品统一配送、人员统一调配、人才统一培训。总院专家不定期对乡村医生进行业务指导,随时利用电话、微信等现代通讯手段进行沟通,实现医疗资源自上而下的流动。
在下乡巡诊时,周拉太针对各乡镇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组成若干个技术指导团队,重点提升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治能力,将规范化管理下沉到村。每年选派20余名医疗技术骨干在医共体乡镇卫生院坐诊、授课,医共体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年年较上年同期增长15%以上。
信息化建设,让百姓服务更便捷
作为新时代医院院长的周拉太深知信息重要性。他积极实行医疗卫生资源集约化管理,推行建立医共体信息中心,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延伸检查检验等服务并推行结果互认,实现心电影像,检查检验,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等互联互通。各乡镇卫生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检验设备全部实现与信息平台对接。患者只需在病床前或家门口的医院拍片,信息便会实时传送到总院影像中心,由总院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工作人员进行诊断,审核完毕后的诊断结果报告即时返回至乡镇卫生院——同等质量的诊疗服务,医疗费用却降低15%以上,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全过程,持续不断,优质便捷、便宜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一般常见病不出乡镇、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的目标。
中藏医药文化,需要大力传承和弘扬
中藏医药在预防、保健、康复、治疗方面具有简、使、廉、验、效的优势。为此,周拉太在医共体精心打造中藏医药文化馆,每个乡镇卫生院一个,极力弘扬发展中藏医药文化。
按照国家要求,周拉太带领总院科研团队利用当地中草药,积极复活疗效非常好的中老名医验方、名方,探索适合中藏药特点的新药开发,共有123种自制中藏药于2020年获得省医药管理局审核备案,全部投入各藏医馆临床使用。尤其是藏药“德子色曼”,疗效显著,使得县域内梅毒、各类皮肤病及疑难杂症得以治愈和巩固。在中国民族医药协会2019科技奖暨学术年会上,“德子色曼”炮制技艺被评为中国民族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这些自制中藏药临床疗效确切、使用方便、费用相对低廉,深受患者青睐,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方面作用突出,极大地满足了县域及周边各族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弥补了市售中藏药产品不足缺口,促进了中藏医药特色与优势的发挥。特别是村卫生室大部分村医都是从寺院学习的医学知识,只知藏药,不懂西医,日常使用的全是藏药,总院研发的中藏药符合基层村医和牧民群众需要,广受欢迎,供不应求,实现了藏医特色的养生、预防、保健、康复、治疗等目标,全面构建了中藏医药特色“未病先防”体系。
同时,周拉太与中国中医研究所联合,在总院打造中藏医药文化展览馆。按国家级标准布展,分为藏医文化、藏药腊叶标本、藏药浸制标本和藏医院院史等四个展馆,收藏数千份(件)实物及标本。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该馆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基地,海南州委州政府确定为海南州民族团结进步干部教育基地,兴海县委、县政府确定为兴海县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学科建设,推动民族医院不断发展壮大
周拉太高度关注中藏医重点(特色)专科建设,因地制宜,因病设科,哪种类型病多,就设置哪类病科室,极力方便群众看病就医。这是一种创新,是对传统科室设置的颠覆,暗合了重点(特色)专科建设的时代要求。
高原风湿性关节炎,成为困扰群众的常发性慢性病。周拉太顺应群众呼声,在总院成立了外治科。以承担并结题的省级医疗科研项目木烙疗法为主,采用藏医外治下泻、放血、艾灸、油脂擦涂、熏蒸、袋敷、姜敷、石敷、巴德、沙浴、汗蒸等32项疗法,主治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产后风、足骨神经疼、颈椎炎、腰肌劳损等20多种疾病,成效显著。年诊治服务12000余人次。全县总人口才8万人。2019年,外治科获得青海省级重点特色专科荣誉称号,提前实现省委省政府的愿景目标。
藏医药有个特色治疗手段--药浴。周拉太适时成立汤剂科,采用煎汤疗法,用工业蒸汽机替代燃煤炉子,药浴病床以中藏医加热板替代传统热炕,此举成为藏医药浴一项发明和创新,治疗效果明显,深受患者好评。2020年7月,国家专利局颁发了专利证书。
骨病,是常见的地方性疾病。周拉太设立了骨科,聘请民间名医坐诊名医工作室,以“整体辩证、手法整复、软硬夹板固定、藏药内外兼治、骨筋并重、动静结合、功能锻炼”等兴海模式,治疗各类骨折、筋伤、脱位、骨迟缓、骨不愈合、颈肩腰腿痛、肿瘤、退行性病变、代谢障碍等骨伤,具有疗程短、愈合快、损伤小、疼痛小、成本低、费用少等特点。患者遍及西宁、海南、海西、海北、黄南、果洛、玉树等市州,有意思的是,回族患者居然占多数,每年患者治愈率不断上升,患者对医院服务满意度达到98%。
周拉太长期专注于中藏药事业发展,一步一个脚印,在县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历程中不懈努力,实现了医共体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双提升,为服务一方百姓,提升群众健康水平,繁荣发展地方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原文链接:https://wsjkw.qinghai.gov.cn/gzdtt/dzdt/2022/01/14/164215312993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