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功能基因组学创新团队揭示了番茄成花素基因与类成花素基因在茎尖中感知温度变化并拮抗调控番茄开花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Advanced Science)》上。 研究发现,在短日照条件下,高温会特异性地诱导开花“刹车”基因——类成花素基因的表达,并直接抑制成花素基因的转录,导致番茄在高温下延迟开花。在常温短日照下,成花素基因在茎尖分生组织中
8月14日,怀化市鹤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区教育局在怀化学院实验学校开展食品安全“培训下基层”活动,该活动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组织,委托第三方机构承办,根据各地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此前,相关培训主要分地区、分类别开展,这是首次送训到区县,全区公(民)办学校、幼儿园、养老和托幼机构近30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300多个集中用餐单位相关负责人接受培训 受访者供图 培训会邀请湖南省食
曾几何时,方便面是国人餐桌上的“扛把子”,年销量超438亿包。但世界方便面协会数据显示,2020-2023年中国市场消费量骤减40亿包,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同比再降8.9%。曾经备受追捧的方便面,怎么就卖不动了?外卖的普及是方便面销量下滑的关键因素之一。2025年,外卖用户渗透率预计达70%,日均订单量突破9000万单。相比传统方便面,外卖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此外,预制菜、自热火锅等新兴速食崛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团队与国内高校合作,系统分析了土壤胞外酶活性对生物和非生物降解微塑料的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 微塑料作为一种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各类土壤环境中,能够通过干扰土壤胞外酶(如碳、氮、磷获取酶及氧化酶等)活性,影响土壤
盛夏的津沽大地,田野间色彩斑斓。金灿灿、雪莹莹、紫彤彤的鲜食玉米穗迎风挺立,饱满的颗粒泛着光泽,成为绿色田野的风景线。这色香味俱全、营养口感俱佳的“黄金穗”,正日益成为市民餐桌不可或缺的“鲜”力量。 日前,2025中国北方鲜食玉米大会在天津市举办。大会以服务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丰富市民“菜篮子”为目标,搭建起一个集品种展示、科技交流、产销对接、产业研讨于一体的国家级平台,成果丰硕,尽显天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在前期围绕稳态茶多酚组装系列原创研究的基础上,研发出纳米复合物茶多酚自组装锌(TPZn)。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 水果腐败导致大量食物浪费和经济损失。目前,广泛使用的塑料袋保鲜效果有限,且塑料垃圾会导致环境污染和降解成微塑料带来健康危害。此外,许多新兴的纳米保鲜材料缺乏全面的安全性评估,引起了人们对
农业生物育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支持下,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及基因编辑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出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小麦新种质,为专用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了重要育种资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碳水化合物聚合物(CarbohydratePolymers)》上。 直链淀粉含量是决定小麦品质的关键因素,虽然自然界存在天然缺失直链淀粉合成基因TaWaxy的突变体,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与施肥技术团队研究发现,优化养分管理模式可实现马铃薯绿色高效生产。相关成果发表在《资源,节约与重复利用(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上。 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占全球25.6%,养分投入占全球50%,但单产水平不到欧美国家的一半。高强度的养分投入导致农田温室气体和活性氮过量排放,阻碍了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基因编辑技术创新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基因组学(Cell Genomics)》上。 野猪是家猪的祖先,其起源于东南亚热带地区,历经数百万年向西、向北扩散至欧洲和中亚高纬度地区,面临严寒、紫外线减弱等挑战。然而,作为东西
7月10至19日,2025年湖南省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在郴州市桂阳县龙潭街道拱极村举行。根据相关流程,桑植县农业农村局组队代表张家界市参赛。按照相关要求选拔了12名符合条件的队员参赛,这12...
祁阳市创新推广的“油茶+花生+油菜”“一地三油”种植模式喜获丰收,通过立体种植实现“一亩油茶三季油、一季更比一季优”,为粮油增产和农民增收开辟新路径。 在白水镇烟塘村的“一地三油”标准化示范...
近年来,为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村改厕长效管护和畜禽养殖场户安全生产,长沙市创新开展“一场三池”(畜禽养殖场;农村改厕化粪池、畜禽养殖场户贮粪池和沼气池)综合治理改革试点,促进了试点地现代农业...
为深入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守护溇水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7月30日,桑植县与鹤峰县两地九部门携手,在溇水流域开展跨界联合执法行动,以实际行动筑牢跨省生态保护屏障。 当天,县森林公安...
粪污资源化利用是推动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10年以来,长沙县立足“源头减量、过程控污、清洁治理、高效利用”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实现了畜禽保供与环境保护的协同推进。2...
7月15日,在夹山镇三板桥社区吴志国的承包田里,石门县耕地保护与质量监测中心的技术人员在紧张忙碌着,收割、打谷、测产、采集土壤样品、记载数据……一个试验小区接着一个小区、一组数据连着一组数据,刻苦...
近年来,娄底市通过观念革新、机制创新、技术赋能,探索出一条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径,不仅破解了养殖污染治理难题,更推动了农业绿色循环发展。 一、整市推进强基础,构建资源化利用“硬支撑” 自2...
深夜盒马鲜生的“临期专场”准时开抢;午休时分,白领们争相预约“惜食魔法袋”的3折盲盒。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成为北京落实《餐饮行业食品减损技术指南》的生动注脚。7月起实施的这项新规,让“反食品浪费”从口号变成了你我都能参与的日常实践。《指南》鼓励餐饮机构通过打折促销、食物捐赠等方式处置剩余食品。如肯德基“食物驿站”日均捐赠餐食超2000份,“惜食魔法袋”盲盒月均拯救5吨临期食品。朝阳区白领小林就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原生物功能基因组研究创新团队发现水稻自噬的两个核心蛋白通过相反调控小G蛋白活性介导稻瘟病抗性,揭示自噬蛋白通过非经典自噬途径调控免疫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自噬是真核生物通过液泡或溶酶体降解并循环再利用细胞内大分子和营养的过程,水稻自噬蛋白是否直接参与稻瘟病抗性,以及调控抗病的机制还不清楚。 该
7月20日至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率团赴瑞士、法国,对相关国际组织、科研机构进行学术访问,深化多双边合作伙伴关系。 代表团访问了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司、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瑞士分中心、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总部、蒙彼利埃大学、法国农业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中心等,详细了解国际组织发展现状、当地农业科研体系,并就科技创新项目对接、南南合作与对非合作、国际大科学计划实施、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解析了该基因在小麦背景下通过正向调控小花育性和抽穗期来提高小麦产量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三大要素,当亩穗数提升到一定水平时,增加穗粒数是提高产量最具有
洪水过后,干净水源成了稀缺资源,不少人看着被洪水浸泡过的未开封瓶装水犯了难:外表没破损,到底能不能喝?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监督员与大家揭秘其“饮用真相”。首先要明确:洪水浸泡过的未开封瓶装...
清洗蔬果去除农残,需结合农残类型和蔬果特性,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小编带您学习以下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有效小妙招。一、基础通用清洗法1.流动清水冲洗方法:蔬果置于流动水下,轻揉或擦拭表面30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植物化学组分与组学研究创新团队发现脉冲磁场技术能够显著改善大米淀粉凝胶的品质,有效抑制淀粉回生并提升其冻融稳定性。这一发现为米粉、米糕、鲜食汤圆等鲜食米制品的保...
食物中毒,这一看似遥远的词汇,实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如同隐形的敌人,潜伏在不当的食品处理与食用过程中,一旦疏忽,便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然而,只要我们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