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女士在超市选购饼干时,发现同品牌产品既有普通版又有“零添加”版,价格却贵了近一倍。这让她很困惑:多花这些钱真的值得吗?真的可以完全不加添加剂吗?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监督员来为大家解答。首先要明确的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它们在现代食品工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防腐剂延长食品保质期,到膨松剂让面包松软可口;从着色剂让糖果色彩缤纷,到乳化剂维持冰淇淋丝滑口感
上周,张阿姨在烘焙群里说:“酵母是食品添加剂,吃多不好,以后做馒头用老面吧。”这话一出,有人力挺酵母的便捷,也有人跟着担心添加剂风险。其实,像张阿姨这样把酵母误认为添加剂的人不在少数。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就来彻底说清楚。酵母到底是什么?简单说,它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和我们常吃的蘑菇同属真菌界,本质是活生生的微生物。我们用它发面时,酵母会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让面
在超市选健康食品时,你是否常被“零添加”“纯天然”吸引?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同国家市监局发布新规,明确2027年3月16日后,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这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为大家解答。就拿“零添加蔗糖”来说,看似很健康,实则可能是文字陷阱。要知道,蔗糖只是糖类大家族中的一员,像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等同样属于糖类。某款
你有没有注意过进口食品配料表上那些以“E”开头的数字,像E322、E621、E211?它们究竟代表着什么?又是否安全呢?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监督员为大家说明。E编号(E-number)是欧盟自1983年起推行的食品添加剂编码系统,以“E”加3-4位数字组成,涵盖色素、防腐剂、增稠剂等16大类。像E322代表卵磷脂,常用于巧克力中防止油水分离;E621则是味精的主要成分。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去年某网红奶茶店因使用过期原料被曝光后,仅被处以5万元罚款,而该店单日营业额就超过20万元。这样的处罚力度,让消费者不禁质疑:违法成本如此之低,如何震慑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为大家解答。事实上,我国早已建立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制度,但很多消费者对此并不了解。惩罚性赔偿,是指食品生产者或销售者违反法律规定,生产或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
近年来,NFC(非浓缩还原)果汁凭借“新鲜”“零添加”成为健康消费新宠,但货架上“100%”“NFC+”“HPP”等标签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专业术语究竟意味着什么?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来为大家解答。NFC,即非浓缩还原果汁,是将新鲜水果直接压榨后杀菌灌装,不经过浓缩、加水复原等步骤,配料表通常只有“某某果汁”(如100% NFC橙汁仅含橙汁),保留更多风味与营养。HPP则是一种杀菌
在健康饮食与体重管理的浪潮下,“低脂食品”成为不少消费者购物车的常客。超市货架上标榜“低脂”“零脂肪”的产品琳琅满目,健身博主的食谱中也充斥着各种低脂饮食建议。然而,低脂食品真的如宣传般健康吗?我们对脂肪的认知是否存在误区?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解答。根据国家标准,固体食物每100克脂肪含量≤3克方可标注“低脂”。然而,为弥补低脂带来的口感损失,不少商家会添加精制糖、淀粉或人
上篇文章和大家聊到了“减盐”,但是在生活中还是会有一些“隐形高钠食品”,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钠摄入量超标。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整理了生活中“隐形高钠”食品。加工类食品是隐形钠的重灾区。火腿肠、腊肉、香肠等加工肉制品为防腐增味,常添加大量盐分与含钠添加剂,一根100克火腿肠钠含量超500毫克,占每日建议摄入量的25%;巴掌大的腊肉,钠含量甚至直接突破每日上限。主食中的挂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提升,“减盐”已成为饮食新风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我国居民平均摄入量超其两倍,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随之而来。但少了盐,食物还能美味吗?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探究减盐技术如何突破。盐不仅赋予食物咸味,更是增强鲜味、抑制腥味、调节水分的关键。传统减盐直接降低用盐量,常导致风味失衡。例如,普通酱油含盐量18%,减盐30%-50%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当下,低糖水果成了许多人的心头好。大家想着既能满足吃水果的欲望,又不用担心血糖飙升或摄入过多糖分。然而,低糖水果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容易被忽视的“陷阱”。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说明。许多人认为标注“低糖”的水果就能放心多吃,实则不然。部分水果虽含糖量低,但升糖指数(GI)却不低。例如,西瓜含糖量仅5.8%,属于低糖水果,但其GI值高达72,食用后会导致血糖快速上升
在超市货架前,“低糖”“无糖”食品总是吸引着注重健康的消费者。甚至很多人认为“低糖”就是“无糖”,于是放心大量食用。然而,这两者真的是一回事吗?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讲解。从定义来看,“低糖”和“无糖”在国家标准中有明确区分。根据相关规定,“低糖”食品是指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糖含量不超过5克;而“无糖”食品要求更严格,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糖含量必须低于0.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代餐食品以其便捷性和控制热量的特点,成为许多人管理体重的选择。然而,并非所有人都适合食用代餐产品。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科学分析代餐食品的适合人群。首先是忙碌的职场人士。他们常因加班、出差等原因无暇正常进餐,代餐能快速补充能量,避免饥饿带来的不适。比如一杯代餐奶昔,1 - 2分钟就能吃完,还能提供一定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不过要注意,每日替代餐次不宜超过1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代餐食品因其便捷性成为许多减肥人士的饮食选择。然而,市场上从几十元到数百元的产品鱼龙混杂,如何避开“智商税”选到靠谱代餐?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监督员为大家说明。选择靠谱代餐,首先要看营养成分表。优质代餐需兼顾低热量与营养均衡,蛋白质含量应≥20%,膳食纤维≥5g/100g,同时保证维生素、矿物质的多元添加。避免选择热量过低(<150大卡/份)的产品,这类代餐往往难
如今,代餐奶昔、能量棒、即食粉包等代餐产品在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络中热度飙升,不少人为追求便捷或快速减重,尝试用代餐完全替代一日三餐。但这种做法真的可行吗?代餐是否安全?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从科学角度来说明。代餐食品最初是为特殊环境(如航天、军事)设计的应急食品,如今已演变为大众化的饮食选择。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协会《代餐食品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代餐仅可代替一餐或两餐,不能完全替代正餐饮
在追求健康与理想身材的道路上,代餐奶昔、蛋白棒、低卡粉等代餐食品凭借“方便快捷、低卡路里”的标签风靡市场。然而,宣称“轻松瘦身不反弹”的代餐产品,真的能如宣传般帮助健康减重吗?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为大家揭开真相。代餐食品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肥。其核心机制是通过控制热量摄入来实现减重。多数代餐通过精准控制碳水、脂肪含量,用高蛋白、高纤维成分增强饱腹感,当人体摄入热量长期低于消耗
速冻食品确实为现代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但错误的烹饪方式不仅影响口感,更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为大家说一说那些关于速冻食品的烹饪误区。误区一:所有速冻食品都能直接下锅速冻食品能否直接下锅,取决于其加工工艺与食材特性。像水饺、汤圆等预熟化面米制品,经漂烫、蒸煮预处理,可直接沸水烹煮。但大块冷冻肉类直接烹饪,会出现外层焦糊、中心结冰的情况;混合调味制品冷冻时食材结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速冻食品因便捷性成为许多家庭的冰箱常客。然而关于其营养价值的争议却从未停止。许多人认为速冻食品不如新鲜食品健康,甚至将其等同于“廉价劣质食品”。这种认知是否科学?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来揭开速冻食品的真实面目。速冻食品的核心技术是极速冷冻,能让食材中的水分在短时间内形成微小冰晶,最大程度减少细胞破裂,从而锁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表明
在超市选购速冻食品时,很多消费者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些在零下18℃环境中保存的速冻食品,还需要添加防腐剂吗?在网络上流传着“速冻饺子防腐剂比辣条多”的说法,让不少人对速冻食品的安全性产生担忧。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为大家揭开真相。首先要明确的是,正规厂家生产的速冻食品通常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这是因为速冻技术本身就是最天然的“防腐剂”——通过将食品在30分钟内快速降温至-18℃以
在超市冷柜前,你是否曾困惑于“速冻水饺”和“冷冻牛排”的标签差异?当商家用“锁鲜”“保鲜”等话术模糊概念时,消费者往往误将普通冷冻食品等同于速冻技术。今天,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编辑为大家说明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速冻食品与冷冻食品的根本区别,在于冷冻速度与温度控制。速冻食品采用 - 30℃至 - 40℃的超低温急冻技术,使食品中心温度在30分钟内降至- 5℃以下,形成微小均匀的
速冻食品因其便捷性成为现代家庭的常见选择,但“速冻会导致营养流失”的说法一直争议不断。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信息员为大家说明速冻食品的营养究竟如何。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速冻食品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导致部分营养成分的流失。这主要发生在速冻前的预处理、速冻过程以及后续的储存和解冻环节中。例如,速冻蔬果在清洗、切块、漂烫等预处理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会有所损失。同样
2025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克罗地亚外长拉德曼举行会谈。 王毅说,克罗地亚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中国是第一批同克罗地亚建交的国家,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我国首个《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将于202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覆盖全国46万所中小学及幼儿园,直接影响2.37亿学生的饮食安全,标志着校园配餐行业正式迈入标准化...
李女士最近在母婴店挑奶粉时犯了难:一款0-6月龄婴儿配方奶粉包装上,赫然印着“含XX成分,助力宝宝大脑发育”的醒目标语。这让她险些为“功能宣传”买单,也折射出不少家长选购时的共同困惑——这些看似专业的...
新华社西藏林芝7月19日电(记者邹伟)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仪式7月19日上午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开工仪式,并宣布工程正式开工。 7月19日上午,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