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反式脂肪酸,这3种烹饪方式一定要注意
反式脂肪酸,也被称为反式脂肪,是一种有害的脂肪酸,它能够增加人体内的“坏胆固醇”水平,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有超过50万人因反式脂肪酸死于心血管疾病。
很多人将注意力放在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却忽视了烹饪习惯也能产生这种坏脂肪。高温烹调会催生反式脂肪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烹饪方式,如油冒烟再放菜等,都可能为你带来更多的反式脂肪摄入。
1.油冒烟了再下菜
植物油的烟点很高,当油冒烟时,油温通常已经达到200℃以上,这个温度下哪怕只是短时间加热,也可能产生反式脂肪酸。
2.煎、炸、烤
煎菜时会对植物油长时间加热;油炸不仅油温高,持续时间还比较长;直接明火烤,食材接触到火焰的部分温度能达到350℃以上。这三种烹饪方式都可能导致大量反式脂肪酸的形成。
3.反复利用
反复高温使用下,不论是多健康的油,都容易进一步增加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另外,剩饭剩菜中的反式脂肪酸会和空气接触氧化,再次高温加热后反式脂肪酸含量也会增加。
关注小政,更多食安知识等您了解。
食品安全【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招募特约编辑,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7469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