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装食品配料表玩猫腻?官方出手:这些标注方式必须改!
在超市选购预包装食品时,查看配料表已成为不少消费者的习惯。然而,大家可能遇到过这样的困惑:有的产品标注“原料”,有的写“配料”,分装食品的配料信息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监督员为大家来说明配料表标注的相关规定。
《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对配料表的引导词进行了统一规范。一般情况下,预包装食品必须以“配料”或“配料表”作为引导词,确保消费者能第一时间锁定关键信息。而当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原料发生了成分转变,如水果汁浓缩成浓缩汁、谷物磨成粉等,则允许使用“原料”或“原料与辅料”替代,既尊重生产工艺特性,又避免误导消费者。
分装并非简单的“二次包装”,而是涉及原料混合、工艺调整的生产环节。所以,分装食品必须在醒目位置注明“分装”字样,同时其配料表需如实标注被分装食品的原始配料信息。以往,部分商家为简化标注,未完整呈现原始配料,导致消费者无法准确知晓食品成分,埋下健康隐患。新规的实施,让分装食品的“前世今生”都清晰可见。
规范的配料表标注,不仅能帮助消费者快速识别食品成分、规避过敏风险,还能倒逼企业诚信经营。当每一包分装食品都能“说清成分、讲明来源”,市场将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消费者也能更放心选择那些敢于“晒配料”的诚信品牌。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招聘食安调研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