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共”战略探索人民满意农贸市场“雨花模式”
近年来,雨花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盯目标,系统谋划,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人民满意农贸市场建设。全区建有农贸市场33家,社区菜店24家,基本实现了每个街镇均有2个农贸市场、2家社区示范菜店的目标,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好买菜、买好菜”,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坚持共商理念,把好顶层设计“总开关”。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确保农贸市场更具品质,群众生活更加舒适。坚持领导研商。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区直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工作领导小组,将人民满意农贸市场建设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相结合,做到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建立县级领导“联点包干、明察暗访、对口指导”的工作机制,实行“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半年一讲评”制度,采取专题会议、现场办公、实地调研等方式,定期对农贸市场建设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调度,有力推进满意农贸市场建设。做好部门会商。建立健全农贸市场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商务、发改、市监、城管、国土、规划、消防、属地街镇等单位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信息共享、项目联审、问题共研。联合制定了《雨花区农贸市场管理办法》《雨花区人民满意农贸市场奖励办法》,将试行标准进一步完善细化,坚持问题导向、立行立改,确保各项工作抓细抓实。发动群众共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结合“一圈两场三道”建设,采取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诉求,按照群众需求科学铺排建设任务、抓好规范化建设、优化消费环境。如网络问卷调查吸引了近10万群众关注、参与,其中有70%的群众对农贸市场的规划布局、食品安全和菜品种类等提出了宝贵建议。
二、遵循共建方式,打好项目建设“组合拳”。整合部门、街镇、社区、市场方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农贸市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的原则,严格把好设计、建设、监督关。把好方案设计关。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对全区范围内新建、提质的农贸市场进行全面分析,将农贸市场建设在楼盘密集、群众集中、需求旺盛的地方。聘请专业设计公司,对新建和提质的市场进行统一设计,征求市场方、经营户等多方意见,同时组织建设、财政、环保等部门参加设计方案评审会,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把好建设品质关。始终把“质量第一、实用优先”的要求贯穿农贸市场建设全过程,严格对照《长沙市便民生鲜农产品市场建设导则》要求,按照16项建设程序,结合市场的经营户、消费者的实际需要,对布局、排水、照明、地板等严格把关,做到标准统一、功能齐全、质量可靠、美观实用。把好质量监督关。坚持关口前移,由指挥部安排专人直接参与到建筑单位的材料进货、施工建设、工程推进工作中,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属地街镇、社区、市场方开展不定期巡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加强对建设质量的监督。如巡查中发现施工队存在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不良行为,立即要求其停工整改。
三、强化共治意识,舞好监督管理“连环剑”。打造人民满意农贸市场,三分在建设,七分靠管理。在农贸市场管理中,我们坚持区级统筹、属地管理、部门协同、分级负责的原则,共同推进农贸市场规范化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区不断探索完善管理制度,先后3次调整了《雨花区人民满意农贸市场管理奖励办法》,成立评审委员会,建立量化测评标准,采取月度测评、交叉测评、季度测评和社会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市场管理情况进行测评打分,排名达到相应条件,市场开办方即可获得一定奖励经费,年底评选出5家市场,授予“人民满意农贸市场”称号并给予相应奖励,其中2019年三个季度共发放奖金46万元,今年还将对连续三次测评排名在倒数第三以内的市场进行约谈,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进行处罚。强化属地管理。将农贸市场日常管理权责下放到街镇,由街镇牵头会同商务、市场监管、城管等部门共同抓好经营秩序、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工作,同时以市场打分排名情况,对街道(镇)的进行计分排名,并将排名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街镇属地管理责任。突出执法监管。由城管、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农贸市场内外经营秩序开展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取缔马路市场,严肃查处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压实主体责任。每季度组织市场法人代表、食品安全管理员和经营户开展业务培训,宣贯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的各方义务以及区政府有关“双创工作”具体要求,并逐级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做到权责明晰,同时将相关制度落实情况,纳入测评内容进行考核。
四、坚持共享原则,奏好人民满意“交响曲”。人民满意农贸市场成效要由人民来评价,成果要由人民来共享。抓市场环境,让群众逛得舒心。在市场建设规划之初,便按照划行规市、分区销售原则进行方案设计,在各个农贸市场设置顾客休息区,配备休息桌椅和便民设施,优化购物环境,要求正式营业前,须配备完善公平秤、检测室、冷链柜、消防、垃圾分类处置等配套设施。通过精细化规划与高标准要求,提升了农贸市场硬件水平,扭转了农贸市场“脏、乱、差”的传统印象。抓交易管理,让群众买得安心。在有条件的农贸市场,引进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方式,建设智慧管理系统,实现智能管理、产品溯源、亮证经营、信息公示、电子支付一体化操作,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加放心和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如黎托、活力、赤新、黎锦苑、微地生鲜、曙光中路等多家“智慧”农贸市场,安装了能报价、能溯源、能评论的电子屏,能够让消费者迅速了解菜名、重量、价格、货源地、抽检等信息。抓食品安全,让群众吃得放心。严格按照要求,每个农贸市场都合理划分了蔬菜、肉类、水果、水产、干货粮油等功能区,都配建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区政府以采购服务的形式,将快检项目已覆盖全区所有市场,每年抽检约4.2万批次。为每个经营户配备了溯源档案袋,用于保存食品销售台账和索证索票等票据,同时加大了对贩卖野生动物,未按要求存储销售湿面米粉豆制品等高风险品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农贸市场食品安全。
(雨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供稿)
原文链接:http://amr.hunan.gov.cn/amr/ztx/spaqx/ssawx/sawsfcjx/202006/t20200611_12287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