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汝城县打造“四早”模式 构建胸痛医防融合新机制

时间:2022-05-17 来源: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4月25日,从郴州市汝城县卫生健康局获悉,汝城县持续深化医改,2021年4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县域急性胸痛医防融合网格化救治与管理模式”建设,打造早发现、早转运、早处置、早救治的“四早”模式,目前急性胸痛发生率、住院率明显下降,救治成功率、群众就医满意度明显提升。该模式建设以来,汝城县共收治急性胸痛患者318例,治疗好转率100%,其中高危胸痛患者117例,同比增长80%以上。冠心病外转率由2019年排疾病谱第8位下降到2021年排第34位。

  “早发现”。依托省胸痛联盟成员单位的技术支持,以县人民医院为中心,14个乡镇卫生院为网格单元,217个行政村卫生室为网点,230名乡村医生为管理员,建立了胸痛医防融合网格化管理机制。对辖区内“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重点人群进行健康服务、筛查、监测、预警管理,建立县域内心血管疾病患者信息的共享信息系统和随访数据库。全县现有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2.04万人,高血压规范管理率达80.63%。推进胸痛急救、心肺复苏等知识进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家庭“五进”活动,累计开展各类应急救护培训38次,培训4000余人次,切实提高了社会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自救力。以县人民医院为重点培训基地,对基层医务人员、乡镇骨干医师开展“三高”管理、胸痛急救等专题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了乡村两级医疗从业人员对胸痛的早识别、早发现能力。

  “早转运”。全面加强县域胸痛中心的硬件建设,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备急救药品、自动体外除颤仪等急救设施,所有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救护车、除颤仪,各村卫生室配备了心电图,在沙洲村还建成了湖南省第一家村级“急救小屋”,为胸痛病人转诊转院提供了先决条件。全县所有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均配好胸痛一包药,确保病人在转运前先服用,并由技术医师先行急救。在转运中,通过微信群上传心电图及病史资料,电话通知就诊医院胸痛中心专家,告知医院患者的病情,若遇胸痛疑难病例可及时转诊。为争取抢救时间,在转运中的救护车上提前与家属沟通、签好字,履行好相关程序,提前启动导管室、准备抢救所需物品,为处置赢得第一时间。

  “早处置”。县人民医院开设便民高血压和冠心病专病门诊,打破传统的“挂号→候诊→就医”医疗服务流程,实行胸痛优先,免挂号、免预约、先诊疗后付费。建立以胸痛中心为基础的院前急救、急诊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多学科的联动诊疗模式,提高诊疗效率。第一时间组织医院胸痛中心专家对通过微信上传的心电图进行会诊。

  “早救治”。在救治中,县级胸痛中心认证核心数据首次医疗接触到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由平均20分钟下降至6分钟;肌钙蛋白检测时间由60分钟下降至16分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从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时间由110分钟降至平均60分钟左右。

  


原文链接:http://wjw.hunan.gov.cn/wjw/xxgk/gzdt/dfxx/202204/t20220426_2274819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