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盲目跟风,功能性食品不是越多越好!
在健康养生领域,功能性食品因“天然”“调节机能”等标签备受追捧。但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提醒大家:即使是看似安全的营养成分,过量摄入或不当食用也可能引发副作用。
功能性食品的安全性并非绝对,其风险主要源于两方面:首先,剂量是关键。以Omega-3 脂肪酸为例,适量摄入对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但过量则可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出血风险,尤其对服用抗凝血药物的人群可能构成更大威胁。还有像维生素D,长期过量摄入也可能导致高钙血症,出现恶心、肾结石等症状。
其次,不同体质对功能性成分的耐受度存在显著差异。如咖啡因饮料,健康成人或许只感受到轻微兴奋,但对于心脏病患者或对咖啡因敏感者而言,却可能引发心悸、血压骤升,甚至心律失常。还有益生菌补充剂,部分产品含有的乳糖醇可能导致乳糖不耐受者腹胀、腹泻。
因此,在追求功能性食品带来的健康益处时,我们务必保持警惕,避免过量摄入。在选择功能性食品时,务必仔细阅读产品标签,了解产品成分和推荐摄入量,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招聘食品安全-市场观察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