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反式脂肪酸,吃下去却不是0!你必须知道的‘0.3克陷阱’
看到包装上醒目的“零反式脂肪酸”标识,你是否就放心地放入购物车?然而,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宣传员要提醒大家,这样的标注并不意味着食品中绝对不含反式脂肪酸,背后藏着容易被忽视的关键细节。
那可能很多人会问了:既然标了“零”,为什么还可能有反式脂肪酸?这是依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只要每 100 克或 100 毫升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0.3 克,就符合标注 “零反式脂肪酸” 的标准。例如,你吃一包100克标着“零反式脂肪酸”的饼干,实际可能摄入了0.3克反式脂肪酸。
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标注“零反式脂肪酸”,如果配料表中出现“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等字样,说明产品中仍然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这些成分常见于饼干、蛋糕、奶茶、油炸食品等加工食品中。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这微量的反式脂肪酸?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应低于2.2克。如果因为看到“零”的标识就放心大量食用,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超标摄入,长期下来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总之,“零反式脂肪酸”并不等于绝对安全。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学会:不要轻信正面宣传,一定要查看配料表;选择食品时,优先选择不含氢化油的产品;保持饮食多样化,适量食用加工食品。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招聘食安-特约评论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