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食品安全,最高法案例揭开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时间:2025-09-11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在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涉校园食品安全典型案例。这些案例直击公众对校园食品安全的焦虑,也彰显了司法机关“零容忍”的坚决态度。

此次公布的案例中,不法分子为牟利不择手段:

以假乱真:食材供应商用20/千克的鸭肉卷冒充44/千克的牛肉卷,销售至大学餐厅;

滥用添加剂:餐饮供应商明知禁止使用亚硝酸盐,仍添加至学生午餐,致56名小学生中毒;

贪污腐败:营养餐管理人员偷换食材(鸡腿变鸡翅根),套取30余万元专项资金。

这些行为不仅威胁学生健康,更暴露了从食材采购到餐饮监管的全链条漏洞。

校园食品安全,最高法案例揭开哪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家长们最在意的,莫过于孩子在校饮食是否安全、营养。孩子正处成长关键期,校园餐食质量直接影响其身体健康。此次公布的案例,不尽让大众担心,以次充好现象背后,是否还潜藏食品变质、卫生不达标等更多安全隐患。毕竟,食品安全无小事,校园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

最高法通过典型案例发布,既是对犯罪的严厉警示,也是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必须全方位筑牢,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放松。只有如此,才能让孩子们远离舌尖上的风险,在安全无忧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招聘食安-特约评论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