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服务应提质升级

时间:2020-07-08 来源: 作者:

   

  

  万亩白茶园里的帐篷客酒店。

  

  图二:婺源篁岭油菜花。

  中国消费者报讯(本报记者 孟刚)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发追求精神享受,向往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意生活,而拥有自然淳朴、风土各异、特色生活体验等优势的乡村旅游自然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首选。近日,晴好的天气刺激着国内游客出游需求井喷,其中,去乡村看油菜花、采茶、摘草莓等主题游需求旺盛,乡村旅游市场迎来出游高峰。不过,业内人士也表示,目前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产品丰富性不足等问题。

  亲子线路需求旺盛

  4月7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附近的某草莓采摘园大棚,一大片绿油油的秧苗中点缀着一颗颗红宝石般的草莓,春意盎然。游客张女士正带着儿子来此采摘草莓,边摘边拍照,一家人玩得不亦乐乎。“儿子没见过草莓是怎么生长的,自己最爱吃的水果是生长在树上还是地上都分不清楚,所以带他来看看,还能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张女士告诉记者。

  当下正值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以采摘、赏花、采茶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成了当下最为热门的选择。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中,朋友圈里草莓采摘、茶园采茶等图片,让人垂涎欲滴、心驰神往。

  驴妈妈旅游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今年春季乡村旅游出游预订人次同比去年上涨两成,其中亲子家庭占比超六成,其次是情侣、好友结伴出行。从出行时间来看,2-3天的周边游热度较高,其中“2天1晚”自由行线路最受欢迎。上海、北京、南京、杭州、苏州成为春季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受乡村交通不便的影响,有八成游客选择自驾出游,享受更舒适、自由的赏花踏青旅途。

  途牛旅游网的数据则显示,80后、90后是乡村旅游的主力军,其次为70后用户,人次占比为21%。80后、90后群体普遍消费能力较强,观念上也更加追求旅游体验感和参与感,而乡村旅游恰好可以满足需求。值得一提的是,10岁以下群体出游人次提升幅度很大,他们绝大多数是在父母的带领下踏青郊游,在欣赏田园美景的同时还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哪些乡村游目的地最受游客青睐?驴妈妈和途牛旅游网监测数据显示,上饶、湖州、黄山、北京、张家界等地成为春季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这些目的地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或民族氛围浓郁,或自然风景秀美,每个目的地都有着独特之美,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往。

  多项政策持续推进

  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离不开相关政策的持续深化和推进。3月28日,农业农村部在安徽省黄山市举办了2019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春季)推介活动,来自浙江、云南、海南、重庆等8个省(区市)的代表采用各具特色的方式进行了现场推介,重点推介全国精品线路60条,景点181个。

  此外,多个部门还发布一系列文件支持乡村旅游发展。2018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提出“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加大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配套政策支持。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到2022年,实现乡村旅游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特色突出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

  在政策的刺激下,乡村旅游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各大旅行社也纷纷开辟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农家乐、民俗村、古村落、乡间度假村等特色产品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乡村旅游行业市场规模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8年8月,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共388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60个。

  北京工商大学旅游与营销系副教授张运来表示,乡间旅游的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政策的推动,也受益于城镇化过程中,消费者对田园农村生活的向往。与传统的以自然风景区和历史古迹等为主的旅游不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更加侧重于体验,消费者能更多参与并融入其中。同时,相对于很多景点,乡村旅游的周边环境更好,山青,水绿,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无污染、湿度大、负氧离子含量高……所以,近几年以乡村为目的地的康养旅游发展迅速,与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也不无关系。

  千村一面亟待改变

  各地乡村旅游十分火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游客告诉记者,走进一些乡村旅游点,人们会产生同质化的“视觉疲劳感”:不少建筑几乎雷同,手工艺纪念品也几乎是同一家工厂生产的。小吃也大都是凉皮、贴饼子、菜团子、手擀面……乡村旅游产品丰富性、创新性还有待加强。

  途牛旅游网近日发布的《2018年乡村旅游分析报告》也指出,具有乡土味、文化味、人情味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更受青睐,从城市到乡村,人们向往的是乡村特有的气质与味道。因此,区别于城镇场馆、名胜古迹、河湖园林等传统景区,乡村旅游在旅游项目中要更加突出乡土味、文化味和人情味。

  上述《意见》也指出,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意见》非常准确地抓住了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症结,提出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从农家乐到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乡村文化流逝、千村一面等问题,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意见》指明了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方向,真正把农民劳动生活、乡村风情风貌、农业产业特色体现出来,把乡村旅游业态打造成农民就业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窦文章教授指出。

  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总规划师宁志中则表示,乡村旅游应坚持文化与旅游、农业与旅游、生态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乡村地区独特的历史、节庆活动等乡土文化资源,依托农业产业资源,丰富其内涵、内容,提升传统农业的附加值。

  驴妈妈旅游网品牌发展部负责人李秋妍介绍说,近年来不少乡村旅游目的也在进行创新,不再是千村一面,在开发建设中融合当地文化特色,重视文化体验和互动性、主题性,开发文创农产品、特色民宿、体验项目等,如安吉帐篷客酒店、无锡花间堂、莫干山清境原舍等颇受游客喜爱。这些地方从吃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深度挖掘,满足游客的深度体验需求。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乡村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