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零食披上“功能性”外衣,你交了多少“健康焦虑税”?

时间:2025-05-23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在快节奏生活中,“软糖”“果冻”“即饮口服液”等年轻化剂型的功能性食品,凭借“便捷养生“的标签迅速占领消费市场。这类产品将益生菌、胶原蛋白等功能性成分融入零食形态,用水果味掩盖成分苦涩感,搭配高颜值包装与网红营销,既满足了年轻人“零负担入口”的养生需求,又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社交货币”。

当零食披上“功能性”外衣,你交了多少“健康焦虑税”?

从技术层面看,微封装技术可确保益生菌等敏感成分在软糖中保持活性,缓释技术则能实现有效成分的持续释放。但部分产品存在明显缺陷,如某益生菌果冻宣称“含100亿活菌”,但配料表显示排在增稠剂、香精之后,实际有效成分可能不足宣称量的10%。部分软糖为追求口感添加大量蔗糖,长期食用可能抵消保健功效甚至引发肥胖。此外,概念炒作现象频发,如胶原蛋白软糖的美容功效缺乏权威研究支撑,其大分子结构也难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功能性食品,消费者应保持理性,优先选择有效成分靠前、添加剂少的产品;警惕那些“美白抗衰”“逆龄防癌”类的绝对化宣传。但最主要的还是不能过分依赖功能性食品,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才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当养生成为快消品,消费者需警惕“零食化”包装下的健康陷阱。唯有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健康需求,才能避免沦为交“智商税”的盲目消费。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招聘食品安全-市场观察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1舆情中心

上一篇:别再盲目跟风,功能性食品不是越多越好! 别再盲目跟风,功能性食品不是越多越好...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