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枝江跑出心梗救治“加速度”

时间:2022-06-20 来源: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胸口剧痛,身上不停地冒汗,一会儿就晕了!”6月7日,回忆几天前的那一幕,枝江市七星台镇86岁的老人张斌仍心有余悸。

  5月29日9时,他从家中椅子上突然摔倒,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无力,被家属抱到卫生院。

  “快,急诊颅脑CT检查,然后查心电图!”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家属一起用轮椅将患者转运到CT室,排除脑出血后,立刻将心电图结果拍照传到枝江市胸痛中心微信群。“前壁导联ST段抬高,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建议快速降压达标后迅速给予静脉溶栓+转运治疗!”群内值班专家、枝江市卒中中心付卫鹏第一时间给予诊断和治疗意见。

  据悉,我省高达70%的心肌梗死患者在120分钟时间窗内未能接受介入治疗,主要是因为我省偏远城区和山地面积高达56%,交通不便,转运延时,很多患者被转运至大医院时已错过最佳救治时间。他们本可在当地接受溶栓治疗,却因基层医院不具备溶栓治疗的能力被延误病情。

  “镇卫生院去年建成胸痛救治单元,可以给心梗的人紧急溶栓。信任医生、全力配合,才能尽快救父亲的命。”女儿当即签署了溶栓治疗同意书。

  心梗三项检查、溶栓筛查、开始溶栓……随着溶栓剂推注到体内,老人逐渐恢复知觉、胸痛缓解。再看时间,入院不过30分钟。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时间急,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快速且正确的判断和治疗,就成了能否逢凶化吉的关键。以前,在镇卫生院成功挽救一位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心血管疾病救治是与时间赛跑,打通起跑的第一公里,挽救一条生命,关系数个家庭,这是党和政府的责任。”枝江市副市长刘昶说,补齐基层医疗机构“救急”短板,对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提高救治率,意义重大。

  2021年,全省“323”攻坚行动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试点在枝江“破题”。枝江依托县域紧密型医共体,通过“五个一体化”(市镇村一体化、临床医疗与公卫服务一体化、防筛管治一体化、专业防治与社会参与一体化、支撑保障一体化)合力攻坚,开展乡镇胸痛救治单元建设。

  一年来,宜昌、枝江两级医疗专家重点帮扶各卫生院,免费配发溶栓药物,配齐心电图机、智能健康服务包等检查和抢救设施;对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进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流程”关键技术培训;建立微信群,市级专家实行24小时值班,帮助诊断、提供实时救治指导。

  目前,枝江市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攻坚成效初显。7家镇卫生院已全部通过胸痛救治单元评审认证,成功溶栓30例,急性心梗患者平均D2N时间由60分钟降至30分钟,率先在全国实现胸痛救治单元县域全覆盖。(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胡蔓)

  (来源:《湖北日报》2022年6月17日第三版)


原文链接:https://wjw.hubei.gov.cn/bmdt/mtjj/mtgz/202206/t20220617_4180398.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