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关总署对进口水产品和冷冻水果产品的准入政策进行了优化,这些新政策的实施对于相关食品进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优化调整,对进口水产品的检疫准入管理进行了以下规定:1.对于进口水产动物油脂、海洋植物产品(冰鲜、冷冻除外)、干制鱼鳔不再实施检疫准入管理。2.对于同一品种已获准入的该品种的可食用部位(如内脏)均视同获得检疫准入。3.对于同一品种水产品,如冰鲜产品...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职业打假人这一群体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他们利用法律规定,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商品进行打击,既是维权者也是受益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行业也出现了一些争议和问题。本文将带大家详细揭秘职业打假人的“打假”流程,并探讨其法律边界。一、职业打假人的“打假”流程1.找品职业打假人首先会在各电商平台寻找问题产品,如今的市场上,假货和违规产品确实不少,甚至一些大主播和名人带货的...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一则重要公告,明确严禁制售所谓的“特供酒”。这一举措旨在维护党政机关和军队的形象,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公告中明确指出,“特供酒”是指那些虚假标注或宣传与党政机关和军队有密切关联的特定名称、符号、标志性建筑物、官方活动等信息的酒品,这些酒品实际上是假冒伪劣产品。公告从生产、销售、餐饮、广告、宣传、印刷等六个方面,对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具体包...
在当今社会,法律是我们行为的准绳。对于信访检举,我们国家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程序。然而,许多人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可能会选择直接进京上访,这样的行为严格来说不具有合法性。根据《信访工作条例》的规定,信访事项应当逐级进行,以确保程序的正当性和有效性。那么,如果我们需要合法地进行检举,有哪些途径呢?今天,就让小政来告诉大家两个直接由中央处理的合法检举渠道,帮助你依法维权。第一,电话举报。你可以拨打123...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食品,其中一些普通食品为了吸引消费者,违规宣称具有保健功能。然而,这种行为实际上是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这意味着,除了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保健食品外,其他所有普通食品都不能在标签、说明书或广告中宣称具有保健功能。该...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消保法实施条例》)自2024年7月1日起施行,对职业打假人的影响具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一)法律地位和社会作用的明确化背景分析:职业打假人在过去一直备受争议,其法律地位和社会作用并不完全明确。条例规定:《消保法实施条例》并没有将职业打假人完全排除在消费者范畴之外,而是通过限制其行为来防止权利滥用。影响点拨:这意味着职业打假人在法律上仍有一席...
如何理解《食品安全法》“假一罚十”条款中,经营者的“明知”?《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根据司法实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通常认定为经营者的“明知”:(1)销售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食品;比如某些含有非法添加物的食品,经营者若明知其违法仍进行销...
近日,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随着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修订,它的使用规定发生了重要变化。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脱氢乙酸钠。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作为低毒高效的广谱性防腐剂,在抑制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方面表现出色,能有效避免食品霉变。因其价格低廉,在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面包、糕点等含水量高、质地松软的烘焙食品来说,商家常添加脱氢乙酸钠来延长产品保质期。然而,随着...
在消费市场日益复杂的今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的出台为我们的消费生活带来了更明确的保障和规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新规。一、赠品的权益保障过去,一些商家常常以“免费提供”或“赠品”为借口,试图在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逃避责任。但现在《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哪怕是以奖励、赠送、试用等形式免费提供的,都必须保证其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这就意味着...
2024食品安全宣传周到来之际,中国消费者报社、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及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组织相关企业在京开展食品安全倡议活动。倡议活动以保障消费者权益,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为主题。行业专家和来自全国的17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该倡议提出:一、遵守国家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主动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不生产、不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
“民以食为天”,然而,食品安全问题却时常困扰着我们,吃到异物,变质或过期的食物怎么办?别慌,这份法律维权指南将助你维护自身权益,捍卫“舌尖上的安全”。记录证据:一旦发现食品中有异物或变质,立即拍照或录制视频以保留证据。同时,保存好购物小票、发票、购买记录和任何相关的聊天记录。如果因食用问题食品导致健康问题,请立即就医,并保留好相关的医疗记录和费用单据。沟通协商:首先尝试与商家或生产厂家进行沟通,寻...
我们每日餐桌上的农产品,从鲜美果蔬到肉类海鲜,其质量安全如何确保?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四条开篇即强调:“销售的农产品应当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就由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的法制宣传员为大家解读。它要求所有进入市场的农产品,无论是直接来自农户的初级产品,还是经过加工的企业产品,都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这不仅是对消费者权益的基本保障,也是推动农产品市场公平竞争、提升农...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消费升级的加速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已成为连接田间地头与消费者餐桌的重要桥梁。《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家支持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断链”问题,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确保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程可追溯,保障食品安全。明确支持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这包括冷库、冷藏车、预冷设施、分拣包装...
随着现代农业的迅猛步伐,农业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种子及饲料等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它们在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能的同时,也悄然引发了环境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双重挑战。《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一条的出台,明确界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作为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的核心力量,凸显了政府在构筑农产品安全防线中的基石作用。该条款不仅要求政府制定并执行一系列严谨的政策、标准与规范,更强调需构建一套全面而...
农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30条的实施,则是从生产环境这一源头入手,有效降低了农产品受到污染的风险,为公众提供了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该条款要求农产品生产者必须对其生产场所及所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通过提升生产环境的整体质量,减少因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同时通过规定消毒剂、洗涤剂...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29条规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强制性标准、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规定,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业投入品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禁止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首先强调生产经营者应根据农作物...
在农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农药、兽药、肥料、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在提高农产品产量、防治病虫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不合理、不科学的使用方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管理,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的关键一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28条就主要规定了农产品生产者在使用农药、兽药、肥料、农用薄膜等...
在上一篇文章和大家讲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主体责任,然而对于这些主体农产品生产记录的建立和保存也是有明确要求,接下来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的法制宣传员为大家解答。《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七条,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当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并如实记载以下事项:1.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法、用量以及使用、停用的日期:确保了农产...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26条规定:“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不具备配备条件的,应当委托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员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指导。国家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立和实施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的法制宣传员为您详细来讲解。《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25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要求和操作规程,并加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和指导。”对于制定地方农产品质量...
近日,“男子每天喝3罐可乐,痛风石严重到撑破皮肉”的新闻引发热议。据报道,该男子因长期将可乐当水喝,不仅体重飙升,还患上严重痛风,脚踝处的痛风石逐渐增大,最终撑破皮肤,因感染风险被迫就医。这一极端案例...
不少人在选购食品时,会被“低脂”“无糖”“高钙”等标签吸引,认为这类产品更健康。但这些声称真的有统一标准吗?还是商家的营销噱头?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信息员为你揭开真相。一、低脂≠无油依据《...
逛超市时,你是否常被“无添加”“零防腐剂”的标签吸引?潜意识里,“食品添加剂”似乎成了“不健康”的代名词。甚至将其与“非法添加物”画上等号。在此,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小编要告诉你在现代食品工业体系...
洪水过后,干净水源成了稀缺资源,不少人看着被洪水浸泡过的未开封瓶装水犯了难:外表没破损,到底能不能喝?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监督员与大家揭秘其“饮用真相”。首先要明确:洪水浸泡过的未开封瓶装...